5月20日上午9:00-11:00,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王晓红教授通过腾迅会议平台为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做了题为“视听新传播的新机制与新图景”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是新闻传播学院“名师面对面”系列活动的第三期,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烟台大学、广州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和我院师生近二百人参加了此次线上学术活动,活动由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主持。
王晓红教授为学院师生做线上报告
王晓红教授以新华社推出5G+全息成像异地同屏访谈等新鲜案例和短片《连接5G以后的生活》引入话题,指出技术的升级和迭代加速、多种媒介形态的合流使视听新传播迎来“大视频”时代,而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在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王教授认为“视听新传播”中“新”的本质在于传播关系的根本变革,即主体间关系的改变——从影像“代议制”到个体自主,而传播关系的变革影响着传播的生产力。
王晓红教授的屏幕分享
王晓红教授从视频文本化的新结构机制、视频口语化的新功能机制、重构“面对面”互动情境的新交流机制和开放价值共创的新生产机制等四方面阐述了视听新传播的新机制,并从时空和功能两个维度总结出短视频“双5E”的特质。
王晓红教授提到“双5E”的观点
论及视听传播的新图景,王晓红教授认为人类传播不断追求着“身体感觉丰富性的还原”和“交往互动的深化”,因此视听传播的未来应从如何更好地参与、更深地代入、更好地服务等三方面进行思考。在互动形态深化层面,王晓红教授提出了交互叙事、沉浸式体验、多元互动的可行性策略。报告中,王晓红教授多次强调,看清技术的内在逻辑和内在机制才能真正明白社会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才能对未来发展有更好的预判。
最后王晓红教授结合自己主持且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研究”谈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她说,我们面临着“在已经进入媒体时代后应该怎么样转型”这样一个很大的课题,同时我们也在做一种通识的调整。梁启超讲过教育的本质是给人一种不忧不惧不惑的能力,这是我们教育者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报告结束后,韩立新院长对王晓红教授表示感谢并做了总结发言,本次讲座获参会师生一致好评。
王晓红教授简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次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走进电视编辑”主讲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