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知识要点(六)
2024-10-12
根据《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关于对河北大学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通知》(教评中心函[2024]67号),我校将于11月份接受教育部组织的审核评估,线上评估时间为11月1日-11月14日,入校考察时间为11月21日-22日。为使广大师生精准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内涵要义,全面深入了解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特色亮点,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特编制系列《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知识》。本期从《示范案例》中摘选特色案例相关内容,展示本科教育教学特色亮点。
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 (内容摘选)
示范案例1:基于大教学观的融通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案例简介:“融通”育人模式研究包括五大成果:搭建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融通平台,以教学资源和管理机构的整合为核心,建立以目标、教师、资源、机构为主体内容的“一核心四维度”协同育人机制,建成跨学科跨专业资源共享平台,调整增设专门教学管理机构,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协同育人班。搭建专业培养与思想教育融通平台,探索实施“滴灌”思想教育模式,首创毕业生“德育论文答辩”,形成毕业资格双审核制度。搭建通识教育与个性培育融通平台,建设“一基础三方向多元化”课程体系,增设五类通识课程和八大主题通识讲座,设置学术、就业、复合三个专业方向模块;提供多元化选修菜单,引入网络课程,提升选课人次,提高学分获得率。搭建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融通平台,创建“素质+思想+专业”三段三层实践育人体系,形成“精品实践项目+团队实践+个人自主实践”社会实践框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全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搭建招生培养与就业创业融通平台,建立“三位一体一导向”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创建“首都经济圈与河北发展”等创新平台,明确“京津冀协同”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区域性服务导向。 案例创新点:基于河北大学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提出地方综合性大学育人模式的“大教学观”理念;基于“大教学观”理念,搭建五个“融通”育人平台,探索实施人才培养新模式;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实施“滴灌”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示范案例2: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河北大学“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案例简介:2009年在全国高校率先提出“滴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并付诸实践,即把利用管网系统将养分按时按需、精准送达植物根部的世界先进灌溉技术,转化应用到思政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全领域,实现思政教育教学由以往粗放、低效的“漫灌式”转化为精细、高效的“滴灌式”,在学生“拔节孕穗期”给予点到点、线连线、面对面的教育引导,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具体做法:精准集约法——集中优势资源,靶向投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动介入法——加强顶层设计,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打通堵点法——延伸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通畅顺达的实践服务育人体系;通达根系法——强化全程供给,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案例创新点:一是理念首倡、实践先行,“滴灌”理念深入人心、实践一以贯之;二是方法适切、精准有效,交叉运用四种方法“组合拳”,给予学生更精准有效的引导;三是体系完备、互联互通,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主渠道,延伸至班级、社团、宿舍等思政教育各阵地,贯通教学、管理、服务体系。
(三)示范案例3:地方高校生物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案例简介: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积极响应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自2012年联合共建协同育人试点班,在十余年的育人实践中形成“两段四联、科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地方高校科教结合、联合培养生物学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案例以“两段四联”为路径,融合地方高校与国家级科研院所优势,联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学术使命、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两段”是指试点班采用“2.5+1.5”的分阶段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前2.5年)在河北大学进行通识通修与学科基础课程学习,第二阶段(后1.5年)进入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发展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训练。“四联”是指双方以联合构建“科教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为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因材施教,为学生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长效机制。 案例创新点:一是形成并践行“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大师引领,依托国家级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形成并深化“两段四联”育人模式改革。 “2.5+1.5”两段式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学生提供了提高创新素质的途径,“四联”形成新的培养机制、新型课程体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形成并强化“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合作共赢”的办学机制,联培双方以培养生物学创新型人才为合作的结合点,在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方面优势互补,双方互动互融,培养创新型人才。
示范案例4:课程、团队、实践——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案例简介:本案例以2008年确立的国家级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古代文学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为依托,以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为团队骨干,以解决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优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等问题为目标,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争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历经9年的方案探索和5年的有效实践,构建了“课程改革驱动,名师团队引领,实践平台延伸”三位一体的综合改革创新体系,形成课程育人、团队育人、实践育人的全维度育人模式。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打造金课矩阵;通过教学名师传帮带,打造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平台实践引领,课堂知识有效巩固并延伸拓展。 案例创新点:一是基本育人理念创新。倡导“以学生为本、育人育己、育人育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师生生命平等,强调知识不断更新,强调灵魂不断升华,在人才培养中教师自己也不断成长;二是课堂育人模式创新。利用国家级课程和师资资源,构建课堂、网络、移动三位一体的混合式育人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流课程立体化的金课育人矩阵,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专业育人内容创新。将 将国家级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高水平论文、主编教材等相关成果不断融入本科教学课堂,扩大学生知识面,启迪学生智慧。四是实践育人方式创新。形成文学批评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田野考察、舞台演出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