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引领“新文科”发展新局面 打造新时代人才培养高地
2024-10-13

引领“新文科”发展新局面 打造新时代人才培养高地

经济学院

 

第一部分:学院基本情况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源于1960年成立的河北大学经济系,1992年发展为河北首个二级学院。学院下设四系三所,拥有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学院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经济人才,形成“融通育人”特色。目前,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涵盖12个学术硕士学位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世界经济、统计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开放办学,重视国际交流,鼓励师生海外深造,并实现海外留学生本、硕、博全覆盖。现有全日制学生2600人,教职工122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高级职称与博士学位教师占比均超75%,拥有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68人。

第二部分:本科教育教学思路、举措与亮点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融通党建模式

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推动建立融通党建合作基地,结合体验式、参与式教育与理论教育,促进党建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政治站位、深化融通党建模式

二、质量立院、科研兴院、文化润院、服务强院

质量立院方面,执行严格的教学评估,确保每门课程有人听课评课。科研兴院方面,加大科研奖励,提升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文化润院方面,注重文化建设,营造积极氛围,增强师生归属感和凝聚力。服务强院方面,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京津冀和雄安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质量立院、科研兴院、文化润院、服务强院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文理工交叉融合融通育人

经济学院坚持社会需求与问题导向,修订了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论证。新增了《数字经济概论》等多门课程,充分体现了“文”“理”“工”融合的新文科理念,培养兼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理工融合型人才。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文理工交叉融合课程

四、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经济学院构建了四层次能力导向型的课程培养体系,旨在达成不同培养目标。专业基础层次通过学科基础课程、第二课堂等培养学生兴趣与动力;专业层次借助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及选修课实现能力培养;综合训练层主要设置实践课程,旨在提升学生通用实践能力,并增强社会实践吸引力;创新层次则开设创新指导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和品质。具体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1  经济学专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

五、探索“知---创”模式,培养经济类卓越人才


经济学院依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各科研、实践平台,探索出“知---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平台和课堂的紧密结合。

探索“知、思、行、创”人才培养模式

六、融合科技科研力量,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力拓展课程

经济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和社会需求,特设《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专题拓展课程,增强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学院融合多媒体教学、在线互动平台等信息技术,引入最新科研成果,使课程内容生动丰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共筑活力课程

七、打造开放共享的实践环境,强化实践教学的育人内涵    “知、思、行、创”四位一体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打破专业壁垒。通过项目和竞赛组建跨专业、跨学院团队,鼓励学生寻找不同专业导师,促进师生交叉融合,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育人内涵。

专业互动打造开放共享环境

专业实践建设

八、依托思政与教改项目,系统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依托省级和校级课程思想建设项目等,教学团队准确把握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重新梳理融入思政元素后的教学目标,高度提炼出经济学等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和创新性思辨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素质。

系统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九、多维并举,共筑强大师资队伍

经济学院依托3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科研平台,为五大科研团队提供有力支持,全面提升团队科研与创新能力。同时,举办95期“经济视界”系列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在绩效方面,优化分配机制,将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结合,提升学院凝聚力。此外,出台访问学者实施办法,已派出20多名教师赴国外访学交流,建强师资队伍。

多维并举,共筑强大师资队伍

十、依托教、学、研、赛一体化建设,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

教、学、研、赛一体化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学院注重在编写的教材中融入最新科研成果和行业需求,确保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课堂利用热点问题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带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以项目组为单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10  教、学、研、赛多维并举

第三部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与成果

一、专业建设

学院拥有6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拥有河北省省级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外贸经济教育创新高地(涵盖品牌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2021-2023年经济学院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10项、校级精品实验项目2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

二、课程建设

经济学院成功打造了两门省级一流课程,两门校级一流课程。此外,还拥有四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四门省级精品课程。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经济学院拥有一门省级课程,三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2021-2023年间,经济学院获得11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4项校级示范课程项目,4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奖和1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奖。

11  打造多门一流课程

三、教师队伍建设

经济学院汇聚了众多优秀人才,包括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优秀人才11人次,以及河北省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次。学院还拥有2个获评河北省优秀的教学团队。近三年,共立项国家级项目19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2项,国家自科青年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为不断提升教学与研究水平,学院先后派出30多名教师前往国内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并有20多名教师分赴国外18所著名大学进行访学交流,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与合作。

12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13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四、学生发展

学院依托河北大学多学科优势,推动两大课堂互动互补,打造“融通育人”特色。通过“组织融通”引领思想,“阵地融通”实践育人,“课程融通”强化队伍,“思想融通”铸魂育人,长期开展品牌活动,构建铸魂育人新生态。思政工作案例获评河北省高校一等奖,五年来5名学生获宝钢教育优秀学生奖,近百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在多项科技创新赛事上获奖上百项。社会实践活动获批国家级实践专项,志愿服务项目获官方媒体20余次报道和赞扬。

14  经济学院“融通党建”构建铸魂育人新生态

15  经济学院本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获奖证书

16  经济学院特色学生活动

17  学生成材率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