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弘扬中医文化 培育精诚新人
2024-10-12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 中医学院秉承“实事求是”校训,全面贯彻学校“医科崛起”战略,立足传授中医药专业知识,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多元化融入,坚持“滴灌式”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育人效果,助力医学崛起。学院设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本科专业,拥有中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中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第二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思路、举措与亮点 中医学院充分发挥我校百年底蕴与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实施“中医本科师承制”,奠定培育新时代精诚中医人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学院面向海内外诚聘英才,强化师资队伍;狠抓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积极承办全国性高水平学术会议,开阔师生眼界;拓展“产学研”校企合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就业机会,多方发力、全面推进,为培养优秀中医人才不懈努力。 一、加强党建引领,思政融入课堂内外 学院加强党建,突出学校“两大课堂互动、互补、互融”融通育人模式和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特点,逐步凝练出了“课堂思政+大医精诚+融通”的育人特色模式。特别是在课程思政方面,学院不断探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育人优势,学院党委创建了“杏林党建——行走的课程思政”特色项目,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学院优秀教师成立中医义诊服务团,定期开展中医义诊、中医药文化传播、劳动教育等活动。 2019年至今,“行走的课程思政”中医义诊团队服务时长共计12213小时,服务校内外人员近两万人次,“行走的课程思政”已成为中医学院独具特色的思政育人名片。 图1 行走的课程思政—中医义诊团志愿服务 二、传承与创新并重,探索中医本科师承 在“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时代背景下,学院积极探索“中医本科师承制”模式,以名老中医带徒授业为核心,重视师徒间的学术传承和临床实践经验积累,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师承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全面掌握经典中医理论的精髓,提升临床辨证施治的能力,为培养具有深厚中医功底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中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目前,中医学专业师承制已经实施8届,共计聘请导师85人,师承带教中医本科学生共计近700人。目前,我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私淑与师承协同”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长工作室体现了燕赵中医地域特色,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图2 学院实施特色本科师承制 三、耕耘杏林老带新,建优建强团队平台 学院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面向海内外积极招聘英才,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学专家,礼聘临床名老中医,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的“杏林名师”团队。注重青年骨干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按要求组织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学校各类培训,学院层面依托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术研讨会、临床实践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师资源保障。 学院构建中药材产业技术研发团队,由中药炮制、中药化学分析、制剂开发等多学科交叉的人员组成,开展中药炮制、制剂开发、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通过技术示范带动成果转化,全面支撑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在团队成员通力协作下,获批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重点研究室。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丰富资源,建设中医、中药专业类实验室和实训室11个。学院设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河北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生物工程实验室,均为本科生提供了优质学习平台。 四、抓机遇促合作,构建学术交流高地 为了使中医、中药专业的学生学有所用,学院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路径,与多家中医药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不断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2024年,学院抢抓机遇,将邯郸明仁医院建设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将邢台市中医医院建立为教学基地,并与金木药业、药都严选、聚药堂药业等公司开展了深入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转化应用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学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还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学院多次承办国内外中医药学术论坛、研讨会和高峰论坛,积极搭建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医学术思想的碰撞与创新。通过邀请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专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学院在“易水学派”“刘守真医学思想”等中医药学术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促进燕赵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3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第三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与成果 一、教师教学科研成果 近五年,学院共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11人,柔性引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1人。学院内部构建了多个跨学科教学与研究团队,分属6个教研室。学院教师承担省级教学改革课题4项、校级19项(含医学部培育项目),在“以研促教,教学相长”方面获益良多。教师团队在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多位教师获得校级荣誉称号,张继洪老师获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葛少钦教授获“河北大学师德标兵”称号,穆亚娟老师获“河北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荣誉。 图4 学院教师培训及获奖 近三年,学院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河北省教育厅项目5项,软科学项目1项,科普专项1项,社科培育项目1项,省红色文化专项项目1项,河北大学医学学科培育项目9项,河北大学校长基金项目4项,签订横向项目14项,实现成果转化1项,年均各项经费总额为343万余元。近三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3篇,中文核心期刊12篇。此外,出版科技著作3部,获批发明专利2项,承办国际学术会议3场。2024年,我院教师李硕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二、学生培养成果 我院学生就业率和升学率在学校名列前茅,2023年本科毕业生共151人,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92.05%,其中升学57人,考研升学率为37.75%;研究生毕业生39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4.62%。我院实施精准培育策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年会、挑战杯、“天堰挑战杯”等竞赛,其中,在第八届“天堰挑战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医药创新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获得“挑战杯”河北省省级特等奖;多个项目获“互联网+”大赛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及银奖。学院师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立项。 图5 学生培养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