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知识要点(五)
2024-10-12

根据《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关于对河北大学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通知》(教评中心函[2024]67号),我校将于11月份接受教育部组织的审核评估,线上评估时间为111-1114日,入校考察时间为1121-22。为使广大师生精准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内涵要义,全面深入了解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特色亮点,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特编制系列《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知识》。本期内容从《自评报告》中摘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部分内容(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

 

 

 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自评报告》部分内容摘选)

(四)教师队伍

1.师德师风建设举措与成效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师德师风系列制度,将师德教育纳入新教师校本培训等培训活动。开展师德师风考核,教师招聘与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均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营造尊师重教浓郁氛围推动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党委书记为新入职教师作开班第一讲。开展师德标兵、“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评选,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

2.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举措与成效

以训促教。开展新入职教师校本培训、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等分层分类培训。以评促教。实施“课前审教学资料、课中听课堂教学、课后看教学反思”一体化教师教学评价。以赛促教。组织教师参加教创赛、青教赛、课程思政竞赛等教学竞赛。成效成果。教学名师国家级2人、省级31人;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1个、省级22个。近三年教创赛、青教赛、课程思政竞赛等获国奖17项,其中一等奖2项。

3.教师教学投入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激励:制定《教学竞赛奖励办法》,明确奖励标准;获奖教师职称评审享受绿色通道、直通车政策。高端成果奖、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突出教学成果奖、教材建设奖、教学竞赛奖等教学业绩成果运用。

约束:职称评聘、名师团队评选均将本科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评优作为必要条件。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作为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基本条件,落实在绩效分配、高水平业绩成果奖励和年薪制工资人员遴选中。

4.教师发展中心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情况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设立独立建制的正处级教师发展机构,通过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教学竞赛、教学评价等助力教师发展。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现专业全覆盖;加强跨专业、跨校、跨地域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新闻学专业(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

5.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信息能力的举措

启动科研培育计划,制定实施《校长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等科研培育资助等制度文件。选派骨干教师近千人参加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数字化培训、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等。

6.教师分类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情况

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不同引进条件,进人政策“一院一策、一事一议”。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实行分类评价,按照岗位类型设置不同业绩成果条件。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细化岗位类型,强调实绩。修订《高水平研究成果奖励管理办法》《年薪制工资管理办法》,以绩效考核、分配和奖励为抓手,结合岗位特点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7.国际交流学习情况

100多所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设有河北省首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承办3所孔子学院。近三年22名教师赴国(境)外参加学术交流、访学、国际会议,60余名教师参加科技卓越人才国际交流计划。开设“毓秀国际文化大讲堂”,组织“管理干部外语能力提升训练营”,开设多语种培训项目。

(五)学生发展

1.理想信念教育举措与成效

践行“滴灌”理念,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思政引领体系,制定《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各方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组建“轻骑兵”宣讲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党史教育”“青年大学习”等主题活动,连续十余年开展毕业生“德育答辩”。优化网络思政生态,“河北大学青年”6次位列全国高校团委榜单前三名,3次登顶全国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榜单。坚持标本兼治,把学风建设落实在学生发展全场景。实施卓越学风培育工程,组织志愿者讲“实事求是”校训故事,实施优秀学生“领雁”计划。织密学生严格管理网,建立教学检查、听课、考风考纪巡视等制度,评奖评优把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

 

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培养情况

夯实理论基础、课赛协同提升创新能力。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第一课堂三类平台课程与第二课堂8个模块,突出学业全过程评价。出台《学生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重大成果奖励办法》,实施学科竞赛“育苗”计划,近三年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98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2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全国特等奖1项。推动“五育融通”,启智润心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出台劳育、体育、美育实施方案。体教融合,学生体测达标率85%左右,近三年获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奖励11项。美育润心,开设19门艺术教育公共课,开展“艺术美育浸润行动”,举办“坤舆艺术名家大讲堂”等活动。劳育促行,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方案和“新生入学前教育”,出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建设“河当家-共享厨房”“坤瑜女子学堂”。强化综合实践,激活动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现有社团114支、会员15000余人,年均社团活动400余场。形成“一院一节一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和文艺作品年均500余项。连续23年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现有志愿者组织45个、志愿者25000余人,成立“研究生支教团”和“西部计划服务团”。在第五、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分别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

3.提升学生国际视野的举措与成效

在地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人才。与“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38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签订44份合作协议及备忘录。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开展本科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加快本科教育国际化进程。实施“师生国际交流能力提升工程”“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工程”,开设3所孔子学院;与里约天主教大学签署本科交换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彭亨大学联合启动教师互访、互开本科课程和本科交换生项目。提升国际交流教育质量。三年来资助270名学生进行学期交流及联合培养,组织196人参加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课程;开设韩国全州大学语言预科班,选派45人赴韩短期互换交流。

 

4.学生支持服务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全员协同支持服务学生。实施领导干部、党员联系师生制度,开展就业帮扶。专职辅导员配比为1:178,专职心理教育教师7人。近三年公开招聘60名专职辅导员,选聘500余名兼职辅导员。推进社区网格管理,网格员包联实现全覆盖。健全五套机制。智能化服务机制:上线学生事务网上服务平台,搭建“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实施接诉即办。专家化培养机制:建设34个特色辅导员工作室。1项成果入选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精准化资助机制:联合优势企业投入100万元启动“晨光行动”助学项目;近三年为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金9000多万元,资助6万多人次。常态化国防教育机制:构建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课教学、日常国防教育“三位一体”军事课程体系,建设国旗护卫队、国防后备营、消防训练营。全主体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23366”重点关注机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成21个二级心理辅导员站、8个示范心理辅导员站。三是深化学分制改革。积极推进转专业、课程认定与学分转换、弹性学制等,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个性化选择空间。改革第二课堂评价。设立第二课堂素质学分,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六)质量保障

1.教学质量制度、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

制度标准建设:坚持OBE理念,制定《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等各环节质量标准。机构队伍建设:在河北省率先成立独立建制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机构,率先实施督学制,现聘校级督学30人、院级督导165人、学生教学信息员680人。

2.严把课程考核和毕业论文关情况

严把课程考核关:制定《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等制度,考前诚信教育,考中巡视,考后监控倒查。近五年处理违规学生118人。严把毕业论文关:修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具体要求。开展学术不端检测和校内抽检;开展毕业论文专项评估。

3.常态化评估机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专项评估:87个本科专业开展评估。组织教师教学、试卷、毕业论文等专项评估。实施三类课程、三种模式、四方主体,“课前审资料、课中听教学、课后看反思”一体化的“3341”教学评价模式。专业认证:出台《关于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通信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全工程、临床医学5个专业通过认证,土木工程、自动化专业获得专家进校考查资格。质量调查:2011年起开展在校生学习与成长、毕业生短期和中长期跟踪、教师教学满意度等质量调查。国际评估:2017年省内领先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23年接受再认证现场审查,省内首家申请再认证的学校。

4.评估结果运用与持续改进情况

根据人才培养达成评价结果优化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根据教师教学、试卷等专项评估情况完善质量标准、修订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资料。教学评优结果作为名师、团队等评选及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或重要依据。试卷、毕业论文评价结果纳入学院绩效评价。根据专业认证结果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达成评价制度。用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发现短板弱项,制定整改举措。

5.质量文化建设举措与成效

党委书记多次为本科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为新入职教师做“开班第一讲”。坚持OBE理念,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及信息收集、反馈与运用机制。评选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优秀教材奖等,举办老教师荣休和新教师宣誓,开展师德标兵、“学生最喜爱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连续举办三届省教学质量保障研讨会,定期举办“本科教学质量文化周”。

6.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与实施情况

制定《信息公开实施细则》,及时发布招生、教师、学生就业等信息。在信息公开网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等在教务处网站主动公开,通过教学例会、入学教育等形式向学生宣讲。定期发布各类评估与调查报告并进行解读。

(七)教学成效

1.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近三届《毕业生中期发展与培养达成评价报告》显示,毕业生对培养目标达成的自我认可度较高,认为通用能力、核心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够较好满足工作需求,职业发展态势向好

2.生源情况

年度招生计划稳定在7000人规模,面向全国26个省份招生,省内招生计划占80%90%以上的本科专业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高于河北省省控本科线100分以上。

3.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0%以上,升学率均在30%以上,2023届毕业生升学至“双一流”高校占比56.44%;省内就业人数占比50%左右。就业占比较大的为教育业、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政府及公共管理行业,约40%左右。

4.毕业生与在校生满意度

近三届调查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评价均在95%以上;毕业4年的毕业生教学总体满意度整体稳中有升。在校生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7%97%96%97%,高于“双一流”院校。

5.教师满意度

《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显示,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总体满意度98%。师德教育满意度99%,教学能力总体胜任度92.4%,教学总体投入意愿为94%,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98%

6.用人单位满意度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均在95%以上。对毕业生工作能力、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均给予较高评价。对毕业生的未来聘用意愿100%,理由是专业对口、能力和知识结构符合工作要求等。对毕业生专业、人文社科、跨学科知识满意度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