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踔厉奋发 推动法学教育,笃行不怠 培育卓法人才
2024-10-13

踔厉奋发 推动法学教育

笃行不怠 培育卓法人才

法学院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

河北大学法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天津工商学院(河北大学前身)时期。1980年法学专业和法律系先后得以重新创建,并于1981年开始重新招收学生,是河北省最早创建的法学专业和法律系,也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重新创建的法学专业和法律系之一。2019年,法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入室抢劫杀人现场物证勘验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当好省内法学教育“排头兵”。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占比84.1%。截至2024930日,学院有本科生960人,研究生439人。

我院1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第二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思路、举措与特色亮点

一、发挥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一,强化政治站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把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学院整体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学院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第二,致力铸魂育人,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院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领域环节。《法律职业伦理》入选2021年度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

二、坚持改革创新,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和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的要求,学院不断加强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持续完善与实务部门的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探索“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的合理、有效形式。法学专业2012年获批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后,逐渐形成了“五个共同”的人才培养特色,即:与实务部门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在充分调研、倾听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先后于2016年、2020年成功组建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和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并分别制订专门人才培养方案。

三、重视课堂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是全面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着力培养学生思维开放、知识互通、逻辑严密、多元合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二是注重教学手段创新,全面推广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填鸭式”“被动式”“应试型”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是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坚持教研结合,重视教研成果的转化,实现课程教学从知识传授向问题研究的转变,促进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

学院着力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注重思政引领实践教学,深入挖掘实验实训、实习实践以及优秀校友职业成长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索法律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优化课程设置,精细专业教材建设

学院秉持“价值引领、知识拓展、思维训练、能力建构”四维一体课程建设理念,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一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进法学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二是确立“1+10+X”专业核心课程体系。“1”是指“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10”是指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10门专业必修课;“X”是指根据河北大学法学院办学特色开设的其他5门专业必修课。三是搭建“自助餐式”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开设有50余门专业选修课,但修读学分要求低,给学生以选择空间且不增加其学习压力。

学院大力推动教材建设。一是组织校内教师联合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优秀实务专家共同编写出版高等学校法律实务系列教材(共324部),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公开出版。二是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法律英语阅读教程》被列入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法学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规划教材”,填补了河北省在法学红皮规划教材的空白,被国内多所高校使用。三是孟庆瑜教授担任主编,由来自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经济法(第二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在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一本贴近课堂教学实际的好读、好学、好用教材。第四,以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的立法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为依托,以回应新时代立法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为立基点,组织编写《立法理论与制度》《比较立法研究》《地方立法技术与规范》《地方立法实务与案例》等系列专业教材,并在法律出版社公开出版。

五、强化师资引育,助力学生综合发展

学院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持续优化法学专业师资队伍。法学专业教师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年龄、职称、学缘结构日趋合理,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比例超过三分之二,发展潜力巨大。学院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依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小组,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

我院陈佳教授获评河北大学师德标兵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发展,不断强化服务水平。一是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已建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的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二是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系列制度文件,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服务体系、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实施方案。三是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年开展感恩教育、“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等活动。四是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学院深入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协同联动、师生人人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大格局。

我院心理咨询室

我院示范性二级心理辅导站

第三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成效与成果

一、专业内涵建设结硕果

高素质立法人才是实现科学立法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探索、反复论证,尤其是在与人大法制机构、政府法制部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于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立法理论与实务微专业,旨在培养专门立法人才,以回应立法体制改革和立法工作进展的实际需要。微专业采用项目制、导师制以及与企业部门合作培养模式进行人才联合培养。

我国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立法理论与实务微专业

二、校外实践基地量质齐升

学院建有包括法院、检察院、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和企业等在内的5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多元高质量平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级教学实习示范基地2个。

我院与张家口法院签约共建教育实习基地

我院与承德两级法院签约共建教育实习基地

三、师资队伍建设增量提质

学院现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优秀提名奖1人,河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4人,河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提名奖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2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等。2021年经济法教学团队入选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2023年法学教师团队入选“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四、人才培养成效持续提升

近三年来,法学专业本科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0余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自2016年组建以来,5次获评省级优秀班集体。2023年,学院荣获河北大学暑期实习活动优秀组织奖、本科生就业进步奖,另有8名同学获评暑期实习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我院荣获河北大学第一届校拳比赛(七一路校区)冠军

我院荣获河北大学第二届校拳比赛(七一路校区)冠军

10  我院荣获河北大学第二届校拳比赛(七一路校区)最佳师生协同奖

11  我院荣膺河北大学“校园杯”排球比赛(七一路校区 男子组)亚军

12  我院荣膺河北大学“校园杯”排球比赛(七一路校区 女子组)第四名

13  我院荣获河北大学“校园杯”篮球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14  我院2016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


15  我院2017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

16  我院2018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


17  我院2020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

18  我院2021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

19  我院组织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求是班”


20  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21  我院学生法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