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坚持“大艺术观”,用艺术浸润,以思政育人
2024-10-09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德才兼备的教育原则,建立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秉承“学生中心、以本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大艺术观”,以“民族、民间、地域、时代”为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实力突出、国内一流”的艺术学院为目标,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强调教学研究与艺术创作并重,坚持“学”“术”并举,尊重艺术教育规律,坚持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强能力专业艺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多艺术学科综合与融通的特色,是环京津文化圈中极富综合特色的高等艺术教育机构。

学院现有在校生1625人,教职工129人,专业教师11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64人。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艺术学),艺术专业硕士点 4个(设计、美术与书法戏剧与影视、音乐),设有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戏剧影视文学、绘画、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舞蹈学、书法学等9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专业音乐厅、美术馆、燕下都瓦当与定瓷艺术展室、古画临摹室等实习实训专业场所。同时,中国文艺舆情信息研究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中西部“部省合建”院校艺术院系联盟秘书处、京津冀美学联盟秘书处、河北省艺术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河北省高等院校艺术类本科教指委秘书处、河北省乡土文化与艺术传承研创基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河北文艺评论基地、河北省美学学会等机构均设立于此。

第二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思路、举措与亮点

学院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优势,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线,各项工作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展开,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支持教学、经费保障教学、全员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

在教学中“学”与“术”结合,既重视学生理论研究,又重视学生技艺的提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复合型艺术人才。通过思政铸魂、课程建设、美育改革、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五位一体的创新育人体系,引领艺术学教育革新,培育适应未来艺术需求的艺术学精英,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一、确定党建引领地位,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

学院党委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委书记与院长共同负责学院教学工作的领导体制,形成党政班子、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专职组织员、专兼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雁阵齐飞”的教育教学工作队伍,通过党建工作融入学院管理全过程和教学各环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党建创新引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一)推动党支部与学科专业相结合

将学院9个党支部建在系里,将党建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教学作用,促进专业发展。以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党建引领下注重学生的爱国情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二)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

学院在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艺术浸润,以思政育人,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在办学中的新内涵、新方法,发挥文化艺术的熏陶、感染和育人功能与作用,坚持以艺润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思政教育与科研、教学相结合,使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各专业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与元素,发挥文化艺术的熏陶、感染和育人功能与作用。音乐学专业以系统的理论教学和深度音乐鉴赏,弘扬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植入深厚的民族根脉。

1  音乐学专业演出

舞蹈专业充分挖掘和展示太行山红色文化和燕赵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师生共同编创排演了《棋盘陀》《高粱·九儿》《中华巨龙》《鞭舞雄魂》等代表作品,在国家、省级舞蹈比赛中屡获殊荣。


2  舞蹈专业演出

    书法专业守正创新,在刘宗超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书法五维”专业创作教学模式,以“现当代书法研究”和“燕赵书法研究”的学术研究特色,植根艺术学院多艺术门类“综合”与“融通”的学科生态。


3  书法专业开展的系列活动

    设计专业于2012年确立“为家乡而设计”的实践计划,将“立足于本土,服务于家乡”的理念贯穿于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在12年的实践中,“为家乡而设计”逐步拓展为“设计服务地方经济”“设计传承本土文化”和“设计关照当下社会”三大类设计选题方向。

4  设计专业“为家乡而设计”的教学思路图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依托红色太行、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的地域优势,以对接社会需求为基本导向,积极贴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通过播放与解析红色文化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佳作,在教学中实践,鼓励学生以创作回应历史的呼唤。


5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开展活动及成果

    绘画和动画专业在实地写生与创新实践中,将写生课安排在太行山红色革命根据地(英谈、抗大旧址、太行挂壁公路、红旗渠等)与古长城附近(龙门天关、蔡树庵长城等),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和传统人文精神,以艺术描绘历史的脊梁。

6  绘画和动画专业实地写生及成果汇报

艺术学理论系利用《艺术导论》《美术鉴赏》《音乐鉴赏》《戏剧鉴赏》《影视鉴赏》等课程,传导正确价值观念和高雅审美情趣,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评价艺术现象、分析艺术作品,把思政目标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师全方位全过程稳发展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任务。强化价值引领,健全制度保障、人才帮带、“两全”管理等机制。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师资建设全方位,教育教学全过程”。

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学院持续实施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战略,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近三年成功引进和接收15人,10名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45人次参加国内外访学、进修和短期培训,进一步充实和提升了本科教学的师资力量。

学院通过教学评估、专项检查、督导检查、领导听课、学生评教、督导调研及师生座谈方式开展教学信息收集工作,及时汇总分析,找出问题,坚持教学问题及时反馈制度,针对学生、教师、督导、领导干部发现的问题,通过简报、会议、个人约谈、邮件等方式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学院长及各系负责人及时帮扶。


7 教学保障流程图

三、实施艺术浸润计划,深化美育润心与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面向全校开设19门艺术鉴赏公共课程,课堂人数总计5000余人,每年主办数十场艺术展演和演出活动,丰富校园的艺术氛围。

围绕艺术理论博士点的建设,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以艺术理论博士点导师为“坤舆艺术大讲堂”的主要组织者,邀请全国学科专家做客云上讲堂,开展了32期讲座交流,创造性发起“坤舆艺术讲堂-博士生论坛”活动,与博士生师生互动,每期邀请一位名校博士与我校博士生对讲交流,每次学术活动,校内外互动,本硕博参与,营造出艺术学科的学术研究氛围,有效提升学院学科建设美誉度。

与教务处联合开展“河北大学艺术美育浸润行动·坤舆艺术名家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艺术专业领域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坤舆艺术大讲堂是艺术学院定期面向全校师生的艺术普及活动,汇聚了国内外艺术领域名家,深入浅出地解读艺术经典,内容涵盖美术与书法、音乐、设计、戏曲、影视、文学等,为校园审美气氛的营造、师生审美专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8  河北大学艺术美育浸润行动·坤舆艺术名家大讲堂海报

第三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与成果

一、专业建设成效突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教改研究项目和一流专业建设上成绩斐然。“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于2017年,是河北省高校艺术学科唯一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全国第五次学科评估中,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获得B-等级,取得历史性突破;“艺术学”硕士点获批于1998年,是全国首批、河北省高校最早建立的艺术类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艺术设计是全国第二批、河北省首批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点;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院获省级课程思政竞赛获奖1项;校级课程思政竞赛获奖2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1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立项5项;教改项目立项6项;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获奖1项;省级音乐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单项奖9项、团队奖1项;省级美术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单项奖6项、团队奖1项。

二、师资队伍持续优化,教学能力显著增强

学院组建多个教学团队,促进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与交流。11个教研室全部达标备案,其中戏剧影视文学基层教学组织和书法基层教学组织被评为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团队在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荣获河北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河北省首届本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获奖1项,展现了学院教师的卓越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学院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河北省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承担教改课题省级教改课题4项、校级20余项,涵盖了艺术教育改革的多个方面;累计出版教材65本,其中十二五、十三五规范教材各1本。近期,学院拟出版《艺术美育浸润》《艺术中的党史》教材一套。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7项,教育部课题9项,省重大课题2项,省级项目80余项。多位教师获得省级、校级荣誉称号,荣获河北大学“师德标兵”称号2人。

三、学生培养成果丰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验教学、艺术实践(对景写生、表演实践)、艺术考察(观摩考察)、毕业设计(毕业创作、毕业汇报演出)、毕业实习五部分组成。学院推动思政工作从校园到社会的场域延伸,组织学生在开展课堂实验教学、艺术实践(对景写生、表演实践)、艺术考察(观摩考察)、毕业设计(毕业创作、毕业汇报演出)、毕业实习。组织学生参与完成“美丽乡村”和“京张冬奥文化艺术长廊”近2万米的墙绘任务,开展“艺心向党,百年荣光”“青春献礼二十大,传承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文艺演出20余场。微电影《艺绘山村》在河北省委教育工委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和党建微电影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23年暑假的“共护诗画齐行动,乡村振兴谱新篇”社会实践典型被评为省级优秀品牌项目。

学子积极参与大学生计算机竞赛、大学生广告大赛、互联网+科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艺术展演、影视作品竞赛、艺术设计比赛、声乐舞蹈大赛等专业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00余项。

9  学院学生专业竞赛部分获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