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部:强化体质,育人为本,共筑健康校园新篇章
2024-10-13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

河北大学体育教学部属于学校直属二级单位,下设行政办公室、教学管理科,以及6个教研室、6个党支部、5个职能中心,1个场馆管理服务中心。现有书记1名、主任1名,副主任2名;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教授8人,副教授25人,国际级裁判1名,国家级裁判4名,省级及以上体育类专家评委9人。体育教学部承担着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每年约14000名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每年约28000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选拔和训练、校内外体育竞赛、体育科学研究、体育动态的宣传、教职工体育赛事以及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等工作。

第二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思路、举措与亮点

体育教学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机制,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体育学科的贡献。

一、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建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人才培养特色品牌

“一校一品”以校操、校拳为特色,以校歌为伴奏,以广播操、武术套路为基础动作而创编。通过学习校操、校拳,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展示河北大学积极向上、乐观拼搏的精神,强化爱校如家的教育理念。“一校多品”是在“一校一品”基础上,实施项目多元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毕业时能熟练校操、校拳,掌握长跑和游泳两项体育技能。

一年级体育课程将河北大学特色项目校操、校拳、游泳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相结合,通过实践课教学,促进身体素质水平提升,为开设大学体育专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课程设置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专项课程共20余门,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和体育能力。例如,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武术、空竹等,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挑战性、创新性、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如花样跳绳、轮滑、登山技能与拓展等,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二年级必修课程+体育竞赛+阳光体育活动,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以及各年级的保健体育课的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了体育教学四年不断线,大学生体质不断增强,使学生能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课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

坚持把培育师德,为人师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举办和组织参加高层次体育科研论坛,邀请专家教授作科研报告,拓宽教师科研思路,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对原有的青年教师实行访学、进修和在职培养等措施,使师资队伍得到较快发展和提高,为晋升职称奠定基础。

为提升我校青年教师创新性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我部举办教师技能大赛、精品课大赛、论文报告会,组织教师参加河北省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学校青年教师课堂大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赛事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激发青年教师快速进行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专业课程建设。

我部坚持集体备课和专项备课相结合制度。每周四以教研室为单位或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师集体备课和专项备课

三、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围绕“教会、勤练、常赛”打造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新高地

 经过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我部坚持课内外一体化,围绕“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每年举办校运动会、 校操、校拳比赛、新学期第一跑、迎新长跑、“校园杯”篮球比赛、排球比赛、足球比赛、“篮球宝贝”啦啦操大赛、冰雪运动会、拔河、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体育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实现了“教会、勤练、常赛”的常态化。学生从“不得不锻炼”到“我要去锻炼”,校园各处都能看到学生体育锻炼的身影。

校园杯竞赛

四、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丰富校内体育供给,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一)体育课堂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在新冠疫情的挑战下,我部调整了传统教学方式,自主编导、自主录制,自主设计了线上体育课互动教学软件,解决了特殊天气下室外课转为室内课的难题,确保了教学工作在极端天气下正常进行。目前,体育课堂仍在体育理论课程部分网上建课、辅导答疑,形成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课外辅导的教学新模式。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探索体育课双语教学

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采用多样化、灵活化、互动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是我部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之一。目前,我部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的授课对象为外国语学院、中央兰开夏传媒创意学院和国际学院。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掌握英文术语,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思维潜能和主体参与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建立科学化评价体系,推行“教考分离”教学考核模式

我部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建立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强调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我校在一年级大学体育课程考试中推行了教考分离制度,由定档考试评分和分班考试评分两部分组成。

“教考分离”教学考核

第三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与成果

一、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持续攀升

(一)建设“阳光体育”成长云平台,大幅提升《标准》测试质量和效率

高度重视组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由我部教师自主开发了网上预约系统及查询系统。学生可自主网上预约测试的校区和时间,测试完成后自主查阅成绩,极大提升了高效性。测试数据的收集采用电子化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实现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长期跟踪和动态管理。每学期为体质较差学生制订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开设“超越体育”课程,分类指导学生锻炼,对其进行有效干预。近三年我校本科生《标准》达标率持续提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网上预约系统

(二)完善场馆设施,激发体育运动新活力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建设室内体育馆5座,标准游泳馆1座。多功能体育馆内包括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训练场地,健美操教室、跆拳道教室、瑜伽教室、散打教室、体育舞蹈教室等。还设有贵宾室、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冰雪体验中心(两道仿真冰冰壶教室)、健身中心、战术室、药检室、医务室等多个服务设施。游泳馆拥有50×16米、6泳道训练池和50×25米、10泳道标准池各一个,设有可同时容纳 642人的观众席,满足每年为3个校区约14000名本科生开设游泳课程的需求。

这些硬件设施根据课程需求、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和管理,以满足教学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的要求,师生评价良好。在保证教学、训练的前提下,我部利用场馆优势,积极组织竞赛活动的开展,真正达到了“月月有竞赛,周周有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体育活动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每年总参赛人数达万人,吸引了社会广大自媒体的关注。


运动场馆体育课程及活动照片

8  运动场馆照片

二、师资队伍持续优化,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我部教师参加第24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荣获河北赛区一等奖。参加校级青年教师大赛和创新大赛等竞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河北省体育论文报告会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12名教师获得河北省优秀体育教师,1个基层教学组织获批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达标基层教学组织和校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2022年,我部被学校评为先进单位。2024年参加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保定赛区特等奖1人,一等奖5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4人。

近三年来,我部教师获批高等教育学会体健融合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教改课题3项,省人社厅项目1项,保定市社科项目1项,校实验室开放项目1个,校体医融合创新团队1个,校级教改、校级思政、校新文科8项,实用新型专利4个,高端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三、学生培养成绩显著,体育竞技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校各运动队在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赛事中屡获殊荣。在河北省第二届和第三届冰雪运动会中,我校学生摘得三金二银和二金四银一铜的好成绩。2021年河北省大学中学生轮滑比赛获得二金一银二铜,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三名。2023年和2024年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中,连续两年获得男子100米冠军、200米冠军。2024年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铅球项目中,我校张银楠同学获得第6名,100米项目魏征成绩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2024年,“河北省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中,我校获有氧舞蹈和集体花球双料冠军,在“全国排舞锦标赛”中获三个特等奖。

9  2024年全国排舞锦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