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科教结合谋发展 协同育人谱新篇
2024-10-13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

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52,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18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5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6人、国家优青1人,全球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科学家9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河北省教学名师3人、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3人。设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生物学学科为教育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学科、河北省优先支持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校“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牵头学科。建有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生物信息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与医药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生物学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发展成为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完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日臻精进,国内外学术影响日益提升的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教学、科研平台

第二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思路、举措与亮点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贯彻“滴灌式”育人理念,推进两大课堂互动互补互融。响应教育部与中科院联合发布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与科研院所联合创建生命科学特色班,搭建“开放共享”的实践平台,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实践高地。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育人

学院始终坚持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党员教师示范课、党员教师与学生的结对帮扶等活动,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多次组织党员师生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白洋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细胞生物学》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康现江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021年,《高级生物化学》获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课程教学团队获批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023年,葛欣副教授在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2  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二、夯实理论基础,突出科教深度融合

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2013年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创建“生命科学星辰班”,成为河北省第一个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试点班。在此基础上,20142015年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联合创建“生命科学菁英班”和“生命科学凤凰班”。在十余年的育人实践中,逐渐形成“两段四联,科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采用“2.5+1.5”的分阶段培养模式,与联培单位共同构建“科教结合”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特色课程体系,组建优势师资队伍,搭建开放共享教学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于非特色班学生,学院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探索学业导师制,为本科生提供科研实践平台。各科研团队的师资、实验室全部对本科生开放,学生从大一起即可通过个人申请进入教师科研实验室学习,培养科研思维,锻炼动手能力。


学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模式


生命科学特色班学生进行科研训练

三、注重学科交叉,建强用好实习基地

学院注重构建学科交叉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河北新希望天香乳业有限公司、十里香股份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等11家企业、科研院所及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共建协议,实习基地建设覆盖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共建的“生物技术专业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教学实习基地”获评校级教学实习示范基地。


5  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


学生实习照片

四、科研赋能教学,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学院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分子生物学实验》《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等多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均与教师科研成果紧密相关。学院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设专业拓展课《生命科学导论》,介绍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内最新科研进展。通过开设《病毒与生活》《微生物与人类》《生物进化论》等通识通选课,将教师科研成果以课程形式呈现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

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

五、培养一流教师,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坚持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强化师德教育,组织教师参加中青年骨干教师师德专题培训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等专题培训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训等,严格考核管理,把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赛促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以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大中专院校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等为契机,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学院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细则》,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在思想认识、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团队建设等方面予以一对一指导,指导周期结束后进行评价,
评价合格方可下达教学任务,以此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学院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

六、完善质量保障制度,规范各环节教学管理

学院制定《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听课工作管理办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监考教师职责》《协同育人特色班联合培养期间学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同时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9  学院规章制度

七、坚持学生发展中心,全方位支持服务学生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贯彻“服务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理念,将思想引领、学业成长、能力提升、实践锻炼相结合,实行学风创优行动、精准管理行动、励行塑品行动。通过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开展学术讲座、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

学院特色育人品牌“生科大讲堂”邀请生物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青年人才和优秀学生担当主讲,自2013年启动以来反响良好,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契机和有效途径。学院定期组织开展“我与书记院长面对面”座谈会,组织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新疆籍学生,组织学生前往科研实践基地进行实地教学,搭建好学院与同学的沟通桥梁。

10  寻梦启航 生命科学大讲堂

第三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与成果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本科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同时,我院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效、成果

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校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个、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达标基层教学组织9个。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河北省教学名师2人,河北大学师德标兵2人,获河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近五年教师立项教改课题58项,其中省级教改课题11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

11  学院部分教学成果

12  学院近五年出版教材

13  学院教师主持省级教改项目一览

 二、学生培养成效、成果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所联合创建协同育人特色班,自2012年创办至今,共培养学生573人,已毕业418人,289名毕业生当年升入国内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继续深造,当年考研率达69.1%。本科学习阶段,特色班学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8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Cells等期刊参与发表学术及会议论文57篇,含SCI论文16篇,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与出版专著1部。学生研究项目成果获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80余项。特色班学生申请入党率100%,其中35%的学生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员,4人获评河北省三好学生,16人获评河北省优秀毕业生,2019级“生命科学菁英班”获评河北省先进班集体。


14  生命科学特色班学生科研活动掠影

15  生命科学特色班学生科研成果(部分)

学院通过举办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航班”、学术科技双选会等活动,引导低年级本科生深入实验室开展第二课堂科研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2023年,学院培育并推报的“挑战杯”作品荣获全国特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16  第二课堂学生掠影(1


17  第二课堂学生掠影(2



18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